笔者在上篇文章《文字的自信:这一次,次生英语想不认华夏之祖都有点难了》中提及西方太阳神阿波罗(Apollo)原来就是华夏的“文武神名”,并指出: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第27页中,尚未出现太阳神阿波罗(Apollo)这个名词。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(第一册)第69页,阿波罗(Apollo)这个英语单词终于根据汉语“文武神名”被创造了出来。

  那么,咱们就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再进行深入一些的分析,来看看文武神在华夏民间传统文化中指的究竟是什么。

  [唐] 韩愈 著 ·[南宋] 朱熹 著《韩愈集(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)》(四部丛刊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)卷之一“元和圣德诗”云:

  “……凡千有二十四字,指事实录,具载明天子文武神圣,以警动百姓耳目,传示无极。”

  [明] 程敏政所辑《皇明文衡》(四部丛刊景明本)卷之五“两朝实录成史馆上表杨士奇”曰:

  由此可见,华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“文武神”、“文武神圣”、“文武圣神”,其实都指的是“天子”、“皇帝陛下”。所以,西方传教士是利用华夏天子、华夏皇帝陛下的另一种称谓创造了西方的太阳神“阿波罗”。那么,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,阿波罗登月,不就是华夏的天子登月吗?

  今天人们熟知的Bank,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中,其主要解释最初并非指银行,而是“岸”、“基围”、“堤坝”、“堤岸”的意思。

  在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中,Bank已经从1822年的短短几行解释,增加到了几乎占去一页篇幅二分之一“版面”的解释,被赋予了许多延伸的含义,如银铺、钱庄、银行等等,并且举了不少例句来说明怎么样去使用,例如,“Bank of England(其注释为 :大英国银行)”。

  在现代英语中,Bank一词的首要解释为“银行”,还发展出了“一排”、“一系列”、筹码、赌本、积云等含义。至于“岸”、“边坡”之类的早期主要含义,已经很少使用了。

  也许,由于早期贸易多在“岸边”进行,相关的银铺也相应设在河边、江边、岸边,所以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对于华夏的“银票”便创造出了“Bank bill”一词,对于华夏的银铺也衍生出了“Banker”这个英语词汇。

  至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5页,Bank-bill在银票的含义基础上又拓展出了“银纸”、“银单”、“会单”、“汇单”、“钱票”、“钱钞”、“钞纸”等解释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带有华夏色彩的最初解释“银票”被挪到了“汇单”后面,从原来的唯一解释、排在第一位,改到了排在第五位。

  到了现代,如果沿用银票,别人一看,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产物,所以,必须要继续修改。于是,在现代英语中,Bank bill就从中国的银票摇身一变,成了洋气的“银行汇票”、“纸币”,完全消除了华夏色彩。

  1822年马礼逊的《华英字典》中尚未产生Bank-note这样的组合词汇,到了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6页,终于Bank 和 note 组合在一起,有了一个新的英语名词 Bank-note,其解释为:银纸。仍旧残留着些许华夏元素的色彩。

  Banker,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,其解释本来是华夏的银铺,没有一点别的含义。

  1866年罗存德在《英华字典》第135页、136页,对Banker一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、拓展和延伸,遂有了“银行公司”、“银行事头”、“银行东家”、“银铺东家”、“银铺事头”、“银铺东主”、“财东”等解释,——注意,经此修改,华夏的“银铺”被弱化,成了“银铺东家”,且排列位置从原来排名第一的唯一解释被挪到了第四位。

  到了现代,Banker这个词倘若接着使用“银铺”的解释,也会令人联想到华夏,因此,也得对此作出修改。于是乎,在现代英语中,Banker 也就从中国的“银铺”变成了西方的“银行家”、“银行老板”。换言之,其解释从“指代事物”变成了“指代人”。

  一般而言,银行家是有钱的、富有的,但所谓“马有失蹄”,总不可能所有银行家都那么富有的,做生意永远不失败吧?所以,在创造英语词汇时,按照此前所用的“相反原则(相对原则)”,就能够准确的通过Bank这个词去创造一种相反意思的英语词汇。

  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中,有一个英语单词,名曰“Bankruptcy”,其解释为“倒行”。按字面理解,“倒行”的意思就是“商行倒闭”。但是,请注意,此时尚未产生“Bankrupt”一词及其单独的解释。

  在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6页,Bankruptcy一词除了“倒行”的含义,还根据汉语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宽泛的一些意思,例如“倒灶”、“败盆”、“佢(qú)倒灶”。

  所谓“倒灶”,字面解释便是“锅灶都倒塌了,自然是无法生火做饭,饭都吃不成了,还不倒霉吗”,所以,其意引申出来泛指种种倒霉、麻烦之事,形容于某人的乡俗民望跌落谷底,又或某个企业倒闭——倒糟了。

  在粤语中,“倒灶”指事情弄糟、失败、砸锅;在陕西关中方言中,“倒灶”,也有被称作“倒糟”,“倒”是坏了,“糟”是糟糕,连起来是糟了、坏了、不好、不妙的意思。

  那么,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加上的“佢(qú)倒灶”又是啥意思呢?

  佢(qú),为第三人称代词,意思是“他、她、它”。在多种方言(粤语、闽北语、客家语、赣语、吴语等)中均有使用。所以,“佢(qú)倒灶”连起来的大意就是,他(她、它)倒霉了、砸锅了、失败了。

  实际上,“倒灶”一词的含义起源很早,早在西汉扬雄(元始前53年-18年)所撰《太玄经·灶》(晋 范望注,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,第6页)便有记载:

  在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6页,通过与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的比较,显而易见,此时Bankrupt一词在原有的Bankruptcy的基础上去掉后缀“cy”,单独列为一个新的单词,并根据华夏的“倒行”、“倒灶”等含义赋予其“倒行者”、“折本嘅(gě)行”、“倒盆嘅(gě)”、“倒灶嘅(gě)”、“败盆嘅(gě)”、“折本的”、“倒灶的”等意思。

  嘅(gě)为广东方言,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的”,故“折本嘅(gě)行”,就是“折本的行”。由此,罗存德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“Bankcrupt-law(折本律例)”、“Bankcrupt-system (折本之规例)”这样的组合词汇。

  到了现代英语中,Bankrupt剔除了上述与华夏有关的元素色彩,只保留了简单的“破产”、“倒闭”等含义,因此若不溯源梳理,根本看不出来其真实源流。

  再来说下Banner这个词,其现代解释为“横幅”,也是完全看不出与华夏之间的关系。

  不过,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中,该词只有一个十分简短的解释:旗。即旗帜的“旗”。

  在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6页,其解释已从短短一个“旗”字,根据汉语发展成了“旌旗”,“旌旗蔽日”的成语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吧?此外,还有“招魂旛(幡)”、“青旛(幡)”、“麾”、“旄”、“㫋”等含义和解释,乃至“定风旗(中国船桅杆顶端的一种旗帜 a pennon at top of the mast of a Chinese boat)”。

  晋代崔豹所撰《古今注》(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,第3-4页)“舆服第一”便记载有各种幡:

  “古之徽号也,所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,故谓信幡。乘舆则画为白虎,取其义而有威信之德也。魏朝有青龙幡、朱鸟幡、玄武幡、白虎幡、黄龙幡五,以诏四方,东方郡国以青龙幡,南方郡国以朱鸟幡,西方郡国以白虎幡,北方郡国以玄武幡,朝廷畿内以黄龙幡,亦以骐麟幡。高贵乡公讨晋文王,自秉黄龙幡以麾是也。”

  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中,Banish只是华夏常用语“充军”、“流徒”。

  例如,Bannian,其解释包含了与华夏联系紧密的“汗襦”、“甲襦”等。

  “印度商人,尤指来自古吉拉特邦的商人(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在阿拉伯港口定居了很久,并以这一个名字而闻名……”

  为了避免被人瞧出其中的破绽,在现代英语中,Bannian这个词已经基本被弃用。若问度娘,是查不到这个英语单词的。

  另外,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6页中有个英语单词“Banquet”,其解释为“燕饗”、“燕饮”、“酒宴”、“酒席”、“御宴”、“琼林宴”、“鹰扬宴”、“鹿鸣宴”等等,充满了华夏色彩。据此产生的衍生词Banqueting”也与光禄寺卿、光禄寺少卿、光禄寺署正、光禄寺署丞有关。

  Banquet,第一个解释为“燕饗”,亦作“燕飨”、“燕享”,是指华夏古代帝王饮宴群臣、外国使臣或国宾。

  西汉董仲舒所撰《春秋繁露》(四部丛刊影印武英殿聚珍版第15-16页)卷七“服制第二十六”有云:

  由于Banquet与华夏的联系比较紧密,但又不能没这个词,所以后来《牛津英语字典》中就对其解释做修改,于是,Banquet 就有了如下解释:

  到了现代英语中,学习英语的人通常只会看到Banquet被简单解释为“宴会”、“盛宴”、“筵席”,完全剔除了“燕饗”、“鹿鸣宴”、“琼林宴”、“鹰扬宴”等解释,考雅思的、考托福的,照着背、人云亦云就是了。

  接下来,再来分析一下Barbarian这个英语单词,从这个单词也衍生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单词,很有意思。

  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5页,Barbarian的解释简短到仅有两个字:蛮人。因为蛮人不讲道理,所以就据此创造了另一个单词“Barbarous(刁蛮的)”,并将其含义拓展至“残暴的”、“暴虐的”等等。

  在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7页,“Barbarian”的解释变得丰富了起来,在原来的“蛮人”基础上拓展为“蛮夷”、“夷人”、“化外之人”、“夷、蛮、戎、狄”等等。显然,这个词义的拓展,是以汉语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。

  在现代英语中,带有浓厚华夏文化色彩的解释“蛮夷”、“夷人”、“化外之人”、“夷、蛮、戎、狄”等等,皆被悉数删除,只保留了“蛮人”的含义,并将其更改为不带东方色彩的“野蛮人”、“粗野的人”、“没有文化的人”之解释。为了表明自己不是野蛮人,不是华夏所称之“蛮夷”,又特别注明Barbarian的野蛮人含义是指古代欧洲原始部落的那些野蛮人。

  他们在野外狩猎,应该会打一些野猪、野牛之类的猎物,然后架在火上烧烤。打猎所获的猪或牛在火上烤得滋滋冒油,还焦黄焦黄的、金灿灿的,大伙儿聚在一起狼吞虎咽、饱餐一顿,所以对这个词的解释就成了“金猪”、“金牛”、“烧牛”、“郊宴”。由于Barbecue这个词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6页中尚未出现,所以能推测,该词可能是传教士罗存德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。

  到了现代英语中,“金猪”、“金牛”、“烧牛”、“郊宴”的解释统统做了修改,只保留了“烧烤”、“户外烧烤”的含义,还延伸出了“烤架”的解释。

  Barber这个英语单词也可以简单对比一下,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6页中,其解释为“剃头的”、“剃头人”,“剃头客”还是Barber Surgeons,需要两个英语单词组合来表示;

  在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8页,其解释据此做了修改和拓展,Barber 的含义变成了“剃头师傅”、“剃头客”、“剃头佬”,并创造了一些应用场景的例句,如“路引”(A barbers call),剃头铺(A barbers shop),以及剃须佬、剃面佬等等。

  在现代英语中,诗人、吟游诗人是“Bard”。这个英语单词如果溯源,它是怎么产生的呢?

  在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6页中,BARD的解释还只是“作诗的”三个字,非常简短。

  到了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8页,Bard的含义被进一步拓展延伸,有了“诗翁”、“骚人”、“诗伯”、“骚客”、“诗仙”、“骚人墨客”的含义,这些含义一看便知,俱是来自于华夏文学和传统文化。

  “抒情诗人或史诗诗人,“歌手”;一般的诗人。[主要以鲁干的名字命名;其第一意义引用1627] ”

  1822年马礼逊《华英字典》第36页,Bare一词本义为“光”,由此衍生出例句应用“光手”、“输得精精光光”、“家徒四壁”。而Bared一词,则本义为偏袒右肩(肉袒即是露臂),且该词的解释与佛教有关,“作为邪道,右为正道”。

  偏袒右肩,乃为佛家词汇,又作偏露右肩、偏袒一肩、偏露一膊。略称偏袒,为“通肩”一词之相对语,即披著袈裟时袒露右肩,覆盖左肩。

  结果,到了1866年罗存德《英华字典》第138页,Bare一词的解释就被修改成了“裸”、“裸体”、“光身”(光着身子)。

  或许,是因为德国传教士罗存德联想到了上文的“野蛮人(Barbarian)”。野蛮人在野外狩猎,虽然吃着BBQ,但是条件简陋,往往没有衣服穿,老是光着身子,所以就把Bare解释成了“裸体”、“裸身”、“光着身子”。

  本人计划将《明珠蒙尘:鲜为人知的华夏科技与文化》(约20万字)付梓出版,如果有人感兴趣,可以留言加微信,然后拉个群,统计下第一次印多少本较为贴切(与出版方签订合同后,条件允许,可能预售)。倘若此次顺利,则继续将《海上忧思录》三册、《揭开西方伪史虚惑的面纱》(可能改名)四册付梓刊行。

  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从古至今,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多不胜数的科技发明,涌现出了无数能工巧匠和勇于实践的科学家。

  本书引经据典、以翔实论据重点介绍了源自中国的诸多发明创造,包括但不仅限于望远镜、照相机、显微镜、留声机、温度计、自行车、计算机、钢琴、全世界第一架具有现代意义的飞机等等。不仅如此,就连扑克牌、大富翁等游戏都是源自中国的发明。

  此外,书中还详细的介绍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华夏先辈,如甘德、石申、唐顺之、朱载堉、黄裳、黄嘉略等等,详细的介绍了他们对于天文历法、物理、音乐、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。

  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,更是自古以来就学以致用,一直走技术路线的“科技强国”。这可能与我们近代百年落后后形成的“闭关锁国”的落后形象是大相径庭的。

  希望通过《昆羽继圣》四部曲梳理的华夏历史背景和文化加强自身修养、提高认识,以抵御外来糟粕的侵扰(上古至宋代)【

  希望通过《明朝这些事:被抹去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》,以及西史辨伪系列破除迷云,唤醒更多的人,认清这样一个世界近代三四百年的历史(明代至清末),

  六部曲在现实的科技基础上铭记近代屈辱历史,向科幻高地进发,展望未来,塑造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崭新形象,打造中国人宏大的科幻宇宙,让更多的人看到文化与科技引领的方向,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人类之路(当下至未来)。